<span id="jq4ch"></span>

    <label id="jq4ch"><meter id="jq4ch"></meter></label>
    1. 窮山村上演“鳳還巢”
      2020-11-06 09:40: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作者:本報記者 李海明 李 慧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邊王村村貌。

        貴州省望謨縣有5個村被列為掛牌督戰貧困村,邊王村是其中之一。

        邊王村距縣城3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有539戶2200人。受制于山高坡陡、土地稀少、資源匱乏等因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6戶1527人,截至2019年底累計脫貧278戶1304人,現有未脫貧人口58戶223人,貧困發生率從57.55%降至為9.91%。聽說這個貧困的小山村,先后有10多個年輕人返鄉創業。他們為什么回來?回來以后干什么?記者日前走進村子實地了解。

        記者在養牛場采訪。

        邊王村群眾種植的黑皮雞樅。

        村里“領頭雁”,原來年薪10萬

        見到韋小華的時候,他正在村服務中心整理走訪信息。脫貧攻堅收官之際,為了摸清“家底”,韋小華和其他村干部走訪了全村9個村民小組14個自然村寨,3個月走下來,韋小華瘦了6斤。

        韋小華是邊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今年40歲。17年前,為了不讓家中的三個弟弟輟學,韋小華選擇外出務工,憑借吃苦精神,最后在一家富士康分公司擔任生產技術部經理,管理著1400多人,月薪超萬元,成為全村人羨慕的對象。

        韋小華說,在外的那些年,每次回到村里,他總愛和打工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聊家鄉的窮,商量改變的辦法。“小華,你父親過去是咱村的干部,您也回村吧,像您父親一樣帶領村子發展。”“現在扶貧政策好,你要是回來了,我們也跟著你一起干。”……這樣的話聽多了,韋小華的心中也漸漸萌發了回村的想法。

        2016年12月底,韋小華辭職回家參加村委會選舉,大伙將信任票投給了他。

        強村富民的擔子挑起來并不輕松。過去,村里的主要農作物是黃豆、玉米,產量望天收,經濟效益低。為此,韋小華帶領村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養雞、養牛、養蜂和種植杉樹、油茶產業。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爭取扶貧資金200萬元,以“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養雞3萬羽、胡蜂200群、牛100頭,帶動323戶貧困戶增收。同時投入140萬元,實施油茶種植項目。還按照“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思路,引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全村1230名勞動力全部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845人。2019年,邊王村集體經濟收入8.7萬元。

        對目前尚未脫貧的58戶223人,村里也拿出了精準幫扶方案:15戶特困戶實行兜底保障;19戶易地搬遷到縣城就業;24戶每戶至少安排一人就業或在村里發展產業。村民羅文兵家中4口人,兩個孩子還在上學,村里幫助他種了4畝油茶,閑暇時再打些零工,預計今年年收入4萬元左右。

        “邊王村7月份就已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接下來就是加強動態監測,在‘真脫貧、穩脫貧、防返貧’上下功夫。”韋小華眼中透著自信。

        村里“養蜂王”,原來是個小老板

        2019年夏天,33歲的王小良背著雙肩包、拖著行李箱,大汗淋漓地站在邊王村村口。他停下腳步,四顧打量著眼前的村莊:硬化的進村路、連片的磚瓦房,還有建在半山腰的養雞棚……王小良暗暗給自己打氣,回來養蜂的選擇沒有錯!

        王小良16歲就外出打工了,若不是父母仍在老家,一年也難以回趟家。他先在廣州、佛山等地務工,掙到錢后在望謨縣城開了一家小百貨店,又買了一輛面包車,拉著米面油鹽、衣服鞋襪等日常生活用品下鄉趕集。“我們這邊都是山,路不好走,買東西不容易,哪里有集市,我就批發點東西現場賣,一年掙個10多萬沒問題。”如今,王小良已在縣城購房安家。

        受益于脫貧攻堅政策,鄉村的交通、環境、生活條件都好了。邊王村過去到縣城要兩三個小時,現在只要半個小時。王小良尋思著回鄉創業,他相中了胡蜂養殖。

        “我做過調研,蜂蛹是很多市民喜歡的一道菜肴,市場前景好。一窩胡蜂可以收入5000多元。”王小良先后到云南等地學習養蜂技術,買了兩個蜂巢回村試養。“我家雖不是貧困戶,但早年家里兄弟姐妹多,深知貧窮的滋味。試養成功后,可帶動其他村民一起養殖。”王小良說。

        隨后,王小良與合作社合作,投資建設了胡蜂培育基地,吸引57戶貧困群眾參與。王小良負責村民培訓和日常管理,收益村民、基地、合作社按約定分紅。目前王小良的胡蜂培育基地是全縣最大的。

        今年3月,村民王建昌來到基地邊打工邊學習養殖技術,他告訴記者,今年他養殖了5窩胡蜂,成本由基地提前墊付,明年爭取養40窩胡蜂,“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村里“雞場主”,原來遠在廣東謀生計

        9月15日,望謨縣萬意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剛到了一批雞苗,負責人岑小懷現場叮囑工人做好喂養、照料工作。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眼前很有“專業范”的年輕人,曾經是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1年,邊王村發生特大洪災,岑小懷家中僅有的2畝地被沖毀。沒了地,弟弟又在讀書,24歲的岑小懷背起行囊,來到廣東一家養殖場打工。

        故土難離!掌握了養殖技術的岑小懷尋思著何不回家辦個養雞場。2015年,岑小懷回到邊王村,向村書記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老書記雖然很支持,可村里很難找到一塊面積大一些的平整地塊。無奈之下,岑小懷選擇到周邊鄉鎮建養雞場,養雞5000多羽。

        隨著銷路越來越好,岑小懷打算擴大養殖規模。2018年8月,為支持岑小懷回村創業,村書記韋小華將自家3畝多地免費出讓給岑小懷,又幫他申請了40萬元產業扶貧項目資金。一個多月后,養雞場建了起來,購進雞苗2萬羽。2019年養雞場又擴容到7畝,養雞規模達到3萬羽。

        邊王村注入6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養雞合作社,帶動30戶貧困戶增收。岑小懷將小仔雞發給有養殖意愿的貧困戶和村民,出欄時再按市場價收購,貧困戶每只雞可凈賺30多元。“從粗放養殖到規模化養殖,再到現在抱團發展,產業越做越大,我即使不賺錢也要帶領鄉親們一起富。”岑小懷坦露心聲。  

        記者感言

        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鄉村振興路,關鍵是要有人,特別是年輕人。在邊王村,我們見到了10多位像王小良、岑小懷這樣的回村創業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回來,村莊有了生機,產業有了活力,村民也有了依靠。

        吸引年輕人回來,除了提供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硬支撐”外,更主要的是為他們提供干事創業的“軟環境”,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故鄉的溫情和溫暖。邊王村書記韋小華,將自家土地免費出讓給岑小懷建養雞場,這份感動彌足珍貴。

        筑巢引鳳,貴在筑巢。栽下梧桐樹,方能引得鳳凰來。相信,只要工作做在前面,做細做實做到位,遠方的游子就會紛紛回到故土,畢竟鄉愁難以割舍。城里固然有他們的夢想,可家鄉有他們放心不下的爹娘!

        期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鳳還巢,重新定義農村這片土地,共圓鄉村振興夢!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站软件app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人禽杂交18禁网站免费|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免费毛片在线看片免费丝瓜视频 |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www.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黄色免费网址| 好男人www免费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全黄大全大色全免费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re热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精选影视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