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jq4ch"></span>

    <label id="jq4ch"><meter id="jq4ch"></meter></label>
    1. 產業做特 金點子來啦
      2022-03-11 09:46: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編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走特色化產業發展之路是好事,也是難事。為避免各地“一哄而上”搞特色產業,真正把特色產業做出“特色”,參加全國兩會的基層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貢獻“金點子”。

       

        找準“特”品

      羅應和代表在社區扶貧車間。

        “今年冬奧會期間,有四款非遺文創作品‘唐娃娃’入選2022年北京冬奧禮物名單,送進了北京冬奧村和非遺展示區,那可是我們扶貧車間生產的。”說起當前搬遷社區就業幫扶的情況,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最先想起的就是社區的“唐娃娃”。

        該社區是當地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當年1410戶搬遷戶從深山遷至此,如此多的人口聚集在一起,靠什么生活成了大問題。羅應和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帶頭辦培訓班,開起了扶貧車間,“唐娃娃”正是2019年羅應和牽頭引進的項目。“自從有了‘唐娃娃’生產線,我們的搬遷群眾有活干、有錢賺,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了。”羅應和說,鄉親們的少數民族傳統手藝刺繡和楓香印染讓“唐娃娃”活起來,在這次冬奧會中“火出了圈”,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車間生產也是訂單滿滿。

        1000多戶搬遷移民在縣城扎下根,究其原因,還是那句話:“搬得出、穩得住、逐漸能致富。”自2016年搬遷至今,在羅應和等社區干部的帶領下,新民社區集體經濟初見成效,兩個扶貧車間共帶動就業500余人,建檔立卡戶占比80%。目前,除“唐娃娃”車間外,制衣車間人員月收入達到3500元—12000元,2021年,該制衣廠完成產值6900萬元,繳納稅收500多萬元。

        “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最關鍵就是就業。”羅應和表示,過去一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頭一年,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幫助大家把腰包鼓起來,是他作為社區干部的主責主業。截至2021年,新民社區搬遷群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800元,是搬遷前的6倍。

        在羅應和看來,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加大勞務輸出和就地就近就業支持力度,拓寬搬遷群眾就業渠道。這也為拓展社區經濟及就業指明了方向,面對未來他堅定地認為,“我們要努力在產業經濟上走出一條不甘落后,奮力爭先的道路,開啟新生活,守住我們現在穩穩的幸福,注入更多的干勁和新活力。”

       

        抓好“特”訓

      張全收代表

        “鄉村建設絕不能一個模子下來,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資源,立足生態條件、產業布局甚至包括風俗習慣,從自身比較優勢搞建設。比如我們拐子楊村,雖然也是全國文明村,但與發達地區的文明村相比,在基礎設施、環境條件等方面還有差距。”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表示,要有針對性地做好科學規劃,保持農村生態原貌,突出鄉土特色。同時要推動各類資源下沉,建立落實鄉村建設的科學評價機制,避免形象工程。張全收建議,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統籌實施農村排水管網、坑塘治理、垃圾清運、硬化綠化等項目,成熟一個村實施一個村驗收一個村,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和生態宜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手要抓穩,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穩住脫貧基礎;一手要抓拓,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拓展農民致富的內生動力。“拐子楊村實現整村脫貧后,我們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所有脫貧人口和重點人群做好常態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及時跟進相關幫扶政策。”

        如今,拐子楊村建起8座標準化溫室蔬菜大棚和2座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村集體拿出一大部分錢開發公益性崗位,給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這些年,“農民工司令”張全收一直致力于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現在不僅要關注農民工就業,更要關注他們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的高質量就業。“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能培訓方式,鼓勵支持人力資源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也可以實施訂單定向培訓,讓農民工都有一技之長。”張全收說。

       

        盤活“特”產


      陶勛花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陶勛花表示,發展特色產業要有錢、有資源。要想辦法盤活村里的“睡眠資產”,使之變成“活資本”,為鄉村振興助力。

        據陶勛花介紹,中西部地區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有的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一些村集體產業發展造血功能不足、生態價值轉化能力與農村生態現代化要求不相適應,村集體經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陶勛花建議,首先應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量化、完善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開展登記賦碼、強化集體資產管理。

        如何通過融資的方式來助力集體經濟發展,是陶勛花最關注的問題。她建議,應當加強金融機構在貸款期限、貸款金額、本息償還等方面對村集體經濟的支持。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評級授信范圍,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在信貸支持上計劃優先、利率優惠。鼓勵金融機構依法擴大有效擔保物范圍,探索以生產經營設備設施、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經營權、資產資源收益權、應收賬款等抵質押物申請貸款,不斷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同時,要推動地方政府出臺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措施,多方面撬動金融資金。引導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重點支持農業規模經營、高標準農田建設、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鄉村產業發展。同步組建鄉村振興基金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持建設村域綜合性服務平臺,鼓勵村村“抱團”機制,鼓勵“村企聯營”“強強聯合”“以強帶弱”。

        此外,還應該積極探索盤活低效閑置用地、新型產業用地、組合供地等新供地方式,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委會的功能邊界。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促進生態旅游、農事體驗、運動休閑、民宿康養等創意農業新產業和新業態發展。

       

        錨定“特”才


      耿遵珠代表

        “城里人都開始羨慕俺們村!”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新村黨委書記耿遵珠自豪地說。

        耿店村這些年走的是“一畝園頂十畝田”的路子,700多座蔬菜大棚是村民致富的“法寶”。近兩年又有了新變化:隨著村里各項產業不斷發展壯大,“80后”“90后”紛紛返鄉搞大棚種植,耿店村“棚二代”的名氣越來越響。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點贊耿店村“棚二代”回鄉創業。“為了讓返鄉青年回得來、留得下、發展好,我們從提升‘家業’、擴大產業入手,讓‘家底’更實、產業更旺。”耿遵珠說。

        給蔬菜大棚插上更有力的科技翅膀,是耿遵珠近年來投入心血最多的事情。

        去年,蔬菜大棚智能化程度更高了,水肥一體化灌溉、智能溫控、無土栽培等技術有了新突破。生態有機、無公害品牌不斷發展,辣椒、黃瓜、西紅柿、蕓豆、茄子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截至2021年底,村里新建、改擴建大棚40多個,全村大棚數量已超700個,戶均4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6萬元,村集體公共積累資金超過3000萬元。

        “去年,我們搬進了村里統一建設的新住宅樓,實住面積120平方米,三室兩廳,還有電梯,和城里小區沒什么兩樣。”85后返鄉“棚二代”耿星亮說。和耿星亮一樣,即將搬進新房的還有71戶,年輕人占比95%。

        把青年人留在鄉村,更重要的是給發展的機會。離村子不遠的“棚二代”創業園,正在建設標準化蔬菜加工車間,項目建成后,年加工凈菜可達3萬余噸,有效延長蔬菜產業鏈條,利潤收益也將大幅提高。

        “去年,山東首家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在我們村揭牌,成為培養農村干部隊伍、鄉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陣地。”耿遵珠說,截至目前,學院已開展農技、電商等專題培訓10余期,培訓人數近千人。

        在耿店村未來的發展圖景里,中央廚房、冷鏈物流等概念躍然紙上。“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發展蔬菜大棚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強技能培訓,讓青年一代在家鄉找到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耿遵珠說。

        “去年,我們還與周邊10個村聯合組建耿店新村。”擔任新村黨委書記的耿遵珠,心里有一個更大的夢想,“下一步,我們將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方式,成立耿店新村聯合社,走上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之路。”

       

        發力“特”色


      余留芬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是一名來自基層的政協委員。過去21年,她一直是巖博村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在調研鄉村特色產業時,她發現在貴州幾乎每個縣區都挖掘出了富含本地特色的產業,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撐。比如,盤州市“刺梨產業”、水城區“高山茶產業”、安順“蠟染文化產業”、大方“豆制品產業”等等。貴州還有一種稀有水果貴州刺梨,種植量達到100多萬畝,在盤州就有60萬畝,當地還自主研發了果脯、飲料、原漿等系列產品,但由于以貴州市場為主打,在其他省市知名度不高,銷量不佳。

        余留芬介紹,今年兩會上她圍繞這一特色產業提交提案,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建設中給予貴州傾斜,重點在資金配套、產業政策扶持、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給予支持。比如把貴州刺梨產業推廣至全國,打造成貴州名片。

        余留芬還觀察到,農村基層留住人才面臨困難。“想方設法留住本地人才是興村的長久之計。”余留芬認為,中國人普遍有著“鄉情”“鄉愁”情結,只要稍加引導,就會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中堅力量。“農村基層組織和村級企業是留才引才的主陣地,建議從國家層面著力解決農村基層人才待遇、培訓等問題,尤其要優先保障落后偏遠地區,進一步營造人才留村的濃厚氛圍。”

      責編:劉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一级做α爱过程免费视频|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亚洲?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漫画页面免费入口欢迎你|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z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a级男女仿爱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aa级女人大片喷水视频免费|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一二三四影视在线看片免费|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