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jq4ch"></span>

    <label id="jq4ch"><meter id="jq4ch"></meter></label>
    1. 內蒙古赤峰打造田間“常駐軍” 培養地里“土專家”
      2021-10-28 16:58:00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作者:李昊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大家看,這個機器下挖的深度,要在藥材根部下10厘米左右的位置……”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西溝村,挖藥機培訓師郝彥猛正在藥材地里輔導剛買挖藥機的農機手進行實操。

        接地氣的培訓內容、通俗易懂的操作方法,讓農機手謝懷東受益匪淺。“今天的培訓真是太好了,讓我掌握了挖藥機技術。”謝懷東說。

        這樣的培訓活動,是赤峰市抓好農牧業增產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生動實踐。去年以來,赤峰市農牧局開展農牧業科技“大下鄉”“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制定《赤峰市農牧局科技大下鄉“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市上千名農技人員“縱向學習培訓,橫向比武競爭”,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為全市培養了一支“田秀才”隊伍。

        赤峰市農牧局局長薛德凱表示:“我們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重點培訓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農牧民,加快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為全市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農村牧區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點餐式”服務,讓農牧民享受“科技實惠”

        近幾天,阿魯科爾沁旗農技人員分批分組帶領養殖大戶,對全旗養殖戶進行“點餐式”走訪指導。“點餐式”服務利用2020年農牧業科技“大下鄉”“大培訓”“大比武”遴選出的精品課程及特聘師資,結合講師團、專家團,根據農牧民需求,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技術保障。

        新民鄉新民村農民張義向農技人員介紹了自家羊羔有爛嘴癥狀,表示特別擔心。旗農牧局的農技人員對羊羔進行診治,給出了綜合治養方案,徹底打消了他對口蹄疫的擔憂。

        把“點餐式”服務直接送給急需幫助的農牧民,是赤峰市農牧局推出的一項新舉措,而張義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去年以來,赤峰市農牧局成立科技“大下鄉”活動領導小組,選派79名農牧業專家,組建8個科技服務講師團,開展培訓。每位講師團成員根據自己負責的專業領域,制定培訓計劃。市局直屬單位選派300名農技人員,以站所為單位,結合相關業務工作深入基層,開展技術培訓和生產服務。各縣(區、旗)選派1500名農技人員,包村聯戶開展科技服務。

        自赤峰市農牧局開展“大下鄉”“大培訓”“大比武”活動以來,全市2068個行政村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牧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分別增加到1.7萬個、4000余家。依托12316三農服務熱線,去年,全市向農牧民提供政策、技術服務及各類農畜產品市場信息3000多條,并利用農村大喇叭、地方廣播電視臺站等廣泛開展政策及科技知識宣傳,覆蓋農牧民13萬人次。

        “我們開展調研,征集農牧民需求,按需精準選派專家服務團隊為農牧民解難題。匯聚農牧科技服務、技能培訓優勢資源,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通過‘線上線下’一體聯動,送策到戶、送技到田,實打實解決農牧民生活生產難題。”薛德凱介紹。

        依托合作社,促進農技培訓和產業發展雙提升

        近日,寧城縣八里罕鎮立志果蔬專業合作社又迎來了一批學員。他們正在參加由市農牧局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來這個種植基地參觀學習,是他們現場觀摩教學的必修課。

        自2008年成立至今,十多年時間里,合作社理事長南立志已經將這里打造成國家級示范社。他自己也經常培訓指導學員。

        “我有7個蔬菜大棚。自從南立志給我進行專門指導后,我已經熟練掌握了棚室蔬菜種植技術。現在,我也是這片兒的技術專家。”八里罕村村民張春顏說。

        據了解,僅2021年上半年,立志果蔬專業合作社600個蔬菜大棚,實現產值3200萬元。棚室蔬菜已成為當地農牧民增收的產業。

        立志果蔬專業合作社是寧城縣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城縣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果菜牛”三大產業,全縣果樹經濟林產值7.5億元,設施蔬菜年產120萬噸、產值51億元,帶動從業農牧民人均增收5600元,肉牛存欄45萬頭,帶動從業農牧民人均增收1.15萬元。寧城縣農牧局副局長付振奎坦言:“寧城縣鄉村產業發展中,農技培訓功不可沒。”

        “如何多措并舉開展農技培訓,以振興鄉村產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薛德凱表示,開展“大下鄉”“大培訓”“大比武”,目的就是聚焦三農領域重點任務,通過開展關鍵技術創新、生態循環模式創建、典型示范引領、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解決農牧民生產技術難題。

        去年以來,在“科技人員+涉農企業+合作社或家庭農牧場”的農技推廣機制引領下,全市設施農業新增7.25萬畝,畜牧業出欄肉牛50.3萬頭,肉牛品質和數量實現雙提升,受培訓農牧民收益明顯提高。去年,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5.2億元,同比增長4.7%。

        如今,赤峰市農技培訓的措施已越來越多,路子越走越寬。

        培育農村“土專家”,帶動更多農牧民致富

        從林西縣城向東南走58公里,翻過敖包梁,一個小村莊映入眼簾,這便是林西縣新城子鎮雙興村。村里住著個“能人”,她就是趙麗杰。

        2017年,趙麗杰成立榮盛達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開辦農村培訓班。從以前從種到收全靠牛馬和人力,到用小型拖拉機開展耕、種、收3個環節的托管服務,再到現在利用大型農機具開展耕、種、防、收、售全程托管服務,經過4年發展,合作社總結出以行政村土地為生產單元,開展農機作業的服務方式。

        同時,合作社與各行政村農業生產知識豐富、農機作業水平較高的農機手簽訂聘用合同,經專門技術培訓后,把他們分派到各行政村負責農機作業服務。“像樣的農機手我們已經培養出了近200人,通過他們的培訓和帶動,又有了上千名合格的農機手。”趙麗杰說。

        目前,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務覆蓋2個鄉鎮15個行政村,總服務面積達13.8萬畝,受益農牧民達6300多人。

        在寧城縣小城子鎮寧南村,“90后”張雪松不僅是村黨總支書記,還是自治區、市、縣三級農牧民教育培訓專業教師。

        在寧南村田間地頭,時常可以見到張雪松的身影。出身農村、上過大學、在大城市打拼過的他深諳農民和農業的不易。張雪松有一套自己的經驗:“與農民打交道就要接地氣,要貼近他們、融入他們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的所急、所需、所盼。”

        張雪松說到,也做到。這些年來,他常年奔走,一頭與市場對接,一頭與農戶對接,年年參加自治區、市和縣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

        “張雪松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開始參加培訓的時候都是坐在最后一排,話也說不利索。看看現在,他已經是我們市里的講師了,而且能不用講稿、臨場發揮。”寧城縣農牧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負責人張曉紅說。

        如今,像趙麗杰、張雪松這樣的“土專家”在赤峰市已有50多人。

        此外,通過“大比武”活動,赤峰市評選出精品課程86門,涉及農產品品牌創建、垃圾分類方案、農產品電子商務、家庭農場經營與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內容,為實現按需服務奠定了基礎。

        “這86門課程不僅僅是一堂課、一次講授,更是通過‘大比武’的形式,把很多優秀技術作了總結,讓它們能夠系統地服務農民。”赤峰市農牧局副局長楊薇說。

        在“大下鄉”“大培訓”“大比武”活動中,赤峰市農牧局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通過外聘專家講課、外派培訓及強化實踐鍛煉等多種形式,已經建立起一支人才隊伍。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西人体44rt高清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吃奶吻胸免费视频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不卡AV免费|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91九色视频无限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4hu四虎免费影院www|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免费看a级黄色片| 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影院|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91av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无人区码一二三码区别图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