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jq4ch"></span>

    <label id="jq4ch"><meter id="jq4ch"></meter></label>
    1. 四川蒼溪縣、巴州區注重兜底,力保貧困戶有學上能治病得安居
      2019-07-03 09:26:00  來源:人民日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核心閱讀

        農村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如何保障?四川省蒼溪縣、巴州區下了真功夫:對容易輟學的殘疾兒童、困境兒童,送教上門、動態跟蹤,給經濟幫助的同時也給關愛;對貧困患者,大病急病有多層次報銷,慢病小病不出村就能看,同時,日常還多普及健康知識,減少得病;開展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幫助貧困戶圓上安居夢。

        

        上門送教育

        不讓孩子因貧失學

        “碧玉妝成一樹高……”孩子含混地跟著老師念,老師毫不氣餒,一遍遍地反復教。這里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五龍鎮大樹村牟亮的家,也是“教室”,而學生只有他一人。

        牟亮患有輕度腦癱,不能平穩行走,沒法像同齡人一樣到學校上學,五龍鎮中心小學校將他列為送教上門對象。校長王文勝介紹,學校組織了熟悉教育、心理、康復工作的5位老師,量身定制教學方案,上門為他授課。

        學算術、練畫畫、聽音樂、講故事……目前,15歲的牟亮已經達到了小學四年級的知識水平。

        “孩子的父親外出打工,我在飯店當服務員,還有一個小女兒需要照顧。要不是有送教上門,兒子早就輟學了。”牟亮的母親李國珍難掩內心的感激。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蒼溪縣縣長楊祖斌介紹,通過送教上門,135個不能到校上學的殘疾兒童都有書可讀,全縣義務教育真正實現了“一個都不少”。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每個鄉鎮都設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為困境兒童建立常態化的幫扶機制。

        “我們為每個困境孩子都建檔立卡,安排了‘五老’聯系人,精準落實幫扶政策,動態跟蹤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全鄉沒有一個困境兒童輟學。”水寧寺鎮關工委執行主任田順榮告訴記者。

        枇杷村三社的饒蘭、饒巧姐妹,在水寧寺中學上初中,平時由爺爺奶奶撫養。除了享受國家“三免一補”等教育扶貧政策外,每個孩子每月還能從區里領到460元的困境兒童救助費,一學期還有1000元的教育扶貧救助基金。“要不是有這些好政策,兩個孩子上學我肯定供不起。”爺爺饒正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欣慰地說,姐妹倆非常懂事,學習成績也不錯。

        巴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堯介紹,全區建立健全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基層組織網絡,設立了專項資金,為每名困境兒童落實救助和關愛措施,確保他們不因貧輟學。

        除了經濟上的資助,生活、學習上的關照同樣必不可少。

        “成績怎么樣?要聽老師的話。”“我知道了。媽媽,我好想你。”在蒼溪縣五龍鎮中心小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徐劉鑫正跟在浙江打工的母親進行視頻通話。

        學校還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留守兒童保護工作站。老師們以“愛心媽媽”“愛心爸爸”的身份結對幫扶,關注貧困家庭留守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給他們送去更多關愛。

        織密醫保網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

        “老劉!”聽到熟悉的叫聲,蒼溪縣歧坪鎮六股樹村一組老人劉吉先還沒出門,就知道是村醫劉徽來了。量血壓等例行檢查之后,劉徽又囑咐老人少食多餐,減輕小腸消化負擔。

        因為得了胃癌,2015年,劉吉先花了26萬元做了胃全切手術,命保住了,但全家因此致貧。手術后還需長期服藥和不定期治療,這一度讓他心灰意冷。好在一系列給力的健康扶貧舉措,讓他沒被疾病擊垮。

        術后3年,劉吉先到縣醫院住了6次院,到鎮衛生院住院1次,總共花費3.3萬多元,自己只掏了不到10%。卸下沉重的醫療負擔,劉吉先生活得更有勁頭,他力所能及地養雞養牲畜、種獼猴桃種核桃,兒子也在外務工。“今年我家也要將貧困帽摘了!”他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對劉吉先等貧困鄉親來說,家庭簽約醫生劉徽就是他們的“健康守門人”。平時遇到感冒發燒、頭疼腦熱之類的小病,再也不需要趕到鎮上甚至縣里的醫院排隊掛號了,找劉徽看病拿藥就行。六股樹村地廣人稀,留守的多半是老弱病殘,醫療服務需求不小。劉徽白天忙完衛生室的日常診療,晚上便背著出診箱,騎上摩托車,帶著手電筒,開始逐組逐戶巡診,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夜燈天使”。

        通過兜牢醫療保障網,精準實施貧困患者醫療救助,提升健康服務能力,蒼溪貧困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有力。

        除了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讓他們少得病,是減少因病致貧、返貧的根本之計。而這也是不少地方健康扶貧的短板。

        為了補上這個短板,巴州區開展“大健康促進行動”,組織專家深入68個貧困村,為群眾面對面講授實用健康知識,把疾病預防和日常保健的“金鑰匙”交給他們。

        為改善貧困村的人居環境衛生,巴州區還實施農村垃圾污水綜合治理和“廁所革命”等行動,為5.3萬貧困戶規劃落實改水、改廁、改灶等。

        “現在日子越來越有滋味,我們可要注意身體,身體好了,才能享受好日子。”大茅坪鎮土地埡村二社貧困戶牟翠德笑著說。

        保住房安全

        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以前,家里太窮、房子太破,我兒子趙天文的岳父岳母過來時,只好往我女兒女婿家里帶,騙他們說房子是我兒子的。2016年底,我們搬進了這新房,親家看后非常滿意。”如今坐在亮堂寬敞的客廳里,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的張瓊芳向記者講起了從前的故事。

        長灘河村,兩山夾一溝,趙天文家的老房子就位于村里的河溝下。“一下雨就擔驚受怕,連路都不通,出入都需要爬坡上坎,干個啥子都不方便,我們全家只好到城里謀生。”張瓊芳說,從2006年起,趙天文夫婦倆就借住在妹夫家里,靠在街邊擺攤修鞋子、補衣服維生。

        2016年,區里對住在河溝的村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5平方米的新樓房,自己只花了七八千塊錢。搬家那天我高興得差點哭了!”張瓊芳激動地說。

        巴州區委書記張平陽介紹,通過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土地增減掛鉤等項目,14.5萬農村人口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但還是有極少部分特困戶無力承受自付費用,區里建成了300多套農村廉租房供他們低租金甚至免費住,幫助近1500名特困人口圓了安居夢,目前全區農村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了100%。

        水寧寺鎮沙嘴村的單身漢馮玉先,父母雙亡多年,自己長期患病。免費住進村里的廉租房后,他感慨地說:“臥室、廚房、衛生間都有,水電氣都通,真是做夢都想不到,我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搬出容易致富難,搬遷戶就業增收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薄弱環節。為了讓搬遷戶過上好日子,在每個聚居點,巴州都建起了產業園。巴州區農民工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孟芝介紹,通過開展勞動力轉移、農民工就業創業等培訓,目前全區所有搬遷戶中,勞動力就業率達90%以上。

        趙天文夫婦系統地接受了制衣技術培訓,2017年順利地在浙江寧波一家制衣廠找到了工作。對分散安置戶,巴州則實施“萬元增收工程”,因戶施策,支持他們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商業等到戶產業。

        蒼溪縣發揮產業基礎較好的優勢,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特色產業同步規劃發展。同時,累計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737個,讓搬遷貧困戶基本實現有事可干、有錢可賺。

        在石灶鄉九臺村,獼猴桃樹苗茁壯,丹參藤蔓青青,一棟棟搬遷新房,墻面雪白,庭院整潔。

        “村里的特色產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目前獼猴桃、羅漢果、脆紅李和核桃產業都小有規模,西瓜、丹參產業效益也不錯。搬遷貧困戶住進新房子,好日子這才開始呢!”村支書楊毅底氣十足地說。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 美女18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男男|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免费 |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免费可以看黄的视频s色|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毛片一区视频免费|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免费的黄色的网站|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